九三学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层委员会
首页 >> 社会服务 >> 科普报告
社员可以为社会所做的93系列报告

发布时间:2012-05-16 05:52  作者:ustc93

序号

报告人

报告题目

个人简介

1

孙立广教授

南北极考察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地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极地环境研究室主任,环境学科点负责人。1998年11月至1999年3月参加了中国第十五次南极长城站科学考察,开展了企鹅生态与海洋气候环境、冰盖进退与气候演变和湖泊沉积序列与环境事件以及现代环境过程、人为地球化学以及自然环境演变的综合研究。2004年7月至8月作为中国北极站首次考察队队员赴北极考察。2003年3月至4月曾率中国科大首次南海西沙考察队赴西沙群岛进行生态环境考察。

共发表资源与环境科学学术论文70多篇,2000年以来,发表南极环境科学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在《Nature》杂志发表1篇,被SCI收录15篇。南极环境科学原创性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评为“200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被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评为“九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排名1);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一等奖(2001,排名9);被评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优秀个人”。
目前是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所冰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委员会理事,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客座教授,国家海洋局大气化学和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内核心期刊《极地研究》编委,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与冰冻圈”(WCRP-Clic)中国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员。

2

陈乾旺教授

纳米科技与新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人才计划”,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研究方向:极端条件下无机合成、纳米材料的结构与物性研究

 目前,独立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在磁场下的化学反应和材料制备、二氧化碳利用和碳基材料合成等领域开展研究,已在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3篇),迄今,论文被《Science》、《Nature》、《New Scientist》等国际期刊和专著引用和评价400余次;撰写英文专著一章。

申请国际专利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1); 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5); 安徽省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1)。

1997年3月应邀为美国刊物Appl. Phys. Lett.特邀评审, 现为中国材料研究协会青年委员会理事,《科学中国人》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2005-),教育部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化学会会员。

3

王 永教授

月球探测与载人航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运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博士点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振动主动控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等等;近年来主持包括国防预研项目、国家 863 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其中 20 多篇被 EI 收录),获得国家专利权 4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4

杨碚芳教授

宽带隙半导体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碚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光电功能材料,特别是新型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的制备、结构与物性研究。已在Appl. Phys. Lett. , J.Appl. Phys.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

姚连增教授

碳纳米管阵列及其在国防中的应用

 

6

王克逸教授

微光学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近场光学和微光学。


©九三学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