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向贵 2005年4月10日
http://tzb.ustc.edu.cn/detail.php?siteid=2654&tplset=officec1&pid=2654&catalogid=3608&postid=11780
中共中央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统筹和理顺各方面关系,以维护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作为高等学校,和谐社会的行动具体归结为如何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上。那么,什么样的校园才算得上和谐校园呢?
和谐校园首先要表现在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持续保持增长、国内外声誉不断增强。作为一所大学,它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其基本任务,只有充分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使学生能快速成才,成为有用之才,学校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生源。作为一所研究性大学,它更肩负着为国家的强大和发展建设解决疑难问题的历史重任。科研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科研实力的不断提高,将有助于巩固学校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校工作,并将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这样的校园,才能对教职员工产生凝聚力,激发广大师生作为学校一员的自豪感。
其次,和谐校园表现在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学校的发展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依照科学发展规律,集思广益,合理制定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决策过程 要透明,要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校的发展因某些领导个人的喜好发生波动,避免学校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有了长期发展规划,才能合理调配资源,加强相关学科的人才引进和基础投资,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和谐校园还表现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广大师生员工互相尊重、融洽相处。在校园内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人事安排、岗位竞争与聘任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无论你在学校司职何处,何种身份,你的工作、学习都在为学校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都要受到尊重,并应在薪酬和福利方面得到合理体现。
和谐校园也体现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职工福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份重要力量,一个学校如果缺乏深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内涵,很难真正迈向卓越。要认真总结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深厚文化底蕴,开展校园文化的研究,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让每一个置身校园或从校园走出去的成员都能终生受益,并终生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学校要注重切实改善教职工住房和子女学习条件,关心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让教职工觉得到学校来工作无后顾之忧,切实稳定人才队伍。学校要继续加大教育设施投入的力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便利。
此外,依法治校也是新形势下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体现。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保持学校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秩序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现有的一些规章有些已不能适应新事物的发展要求,或与不断推出的国家大法相抵触。学校有必要组织力量全面清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除与国家法律抵触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及时颁布新的校纪校规。做到学校管理与运行有法可依。
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从建立和谐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入手,坚持“科学、民主、法制”的精神,以机制建设来保证和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依靠制度实现学校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实现学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原则,学校的重大问题决策要经过专家组的充分论证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保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重要人事安排事前要广泛征求各阶层人士特别是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尽量减少人际之间的矛盾,为政通人和构建和谐的氛围;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竞争,以使所有的劳动和创新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人人安居乐业,和谐相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实现校园的和谐发展。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需要上至校长,下至每一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校园内要营造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要大力发扬开拓创新、求实务真的精神。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广大师生员工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遵守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互相尊重,互助友爱,融洽相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