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奥运圣火北京第三日传递第73棒

时间:2012-05-16

874校友潘建伟:奥运圣火北京第三日传递第73棒



  8月8日上午10时许,在北京大兴县,73号火炬手潘建伟高举燃烧的火炬,带着满面笑容和自豪,一边跑一边喊:“奥运加油!北京加油!”

  在经历了130天、13.7万公里、130多个城市传递之后,第29届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8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一名奥运火炬手,潘建伟非常激动。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今天终于实现了奥运梦想!记得11年前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当萨马兰齐宣布北京“落选”,他误听为北京“入选”十分高兴,而随后知道是“落选”时,就非常失望。时至今日,当时的情景和心情潘建伟记忆犹新。

  在8月8日传递奥运圣火,潘建伟感到非常自豪。潘建伟是以科学家的身份,作为一名“联想奥运火炬手”参加火炬传递的。他说,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联想集团,在300个奥运火炬手的名额中,留出了很大一部分的名额给了科技界。他参与奥运圣火的传递,表达的是一种奥运精神的传递。

  潘建伟表示,更高、更快、更强、不断超越自我的奥运精神与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在奥运会上,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金牌,他希望今后能看到我国在科学的奥运会上得到更多的金牌!

  潘建伟是7日晚上才知道自己要在8日参加火炬传递的。他8月4日从德国回来,原以为会在更早一点的时间参加火炬传递。因为科研任务很重,加上家人不能到北京一起看开幕式,他把开幕式的票送给了其他人,订了8日以前的回德国机票。现在他改签了机票。他说,今晚要在宾馆好好看奥运会开幕式。当得知游泳运动员蔡力是金华老乡时,他说,一定要争取看蔡力的比赛。

  潘建伟介绍,第一次看奥运会是在东阳,那时是通过电视观看的。看到李宁、许海峰等运动员得金牌,激动得不得了。那时看到电视里转播体操运动员的慢镜头,看见运动员倒立在单杠上,还以为是我国运动员运用了轻功,与外国运动员比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谁更长。他当时想,中国的轻功真神奇!潘建伟笑着说,他对球类、跳水、体操、跑步一类的项目都感兴趣,尤其喜欢看体操、跳水一类有美感、技巧很强的项目。

  昨天的奥运圣火传递,对潘建伟来说还有特殊的意义,他要把参加奥运圣火传递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50年金婚纪念。2008年8月8日,是他父母结婚50年的金婚纪念日。

  潘建伟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我国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他在量子信息科学发展领域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他是2004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金华日报》 2008-08-09